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湖濱散記

這一切要從aNobii上的一則書評開始講起。

有時候吸引力法則的確在冥冥中發揮了效用。約莫是去年開始,我對生活開始有種倦怠感,希望生活能更簡化一些(我還把手機關機了一年,結果很棒,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以後再說),後來我接到一本書的翻譯,那本書是談全家斷線六個月的實驗。作者非常喜歡梭羅的《湖濱散記》,書中常引用裡面的句子,所以我去買了這本隱居界的聖經。

買了以後才發現這本書有很多譯本,依我的個性,就是所有譯本各買一本。aNobii上是不分譯本,把所有的書評全部集中在一起,於是我看到一篇書評是這樣寫的:「這個版本太有趣了,整本書就像一個鄰居的阿伯在什什唸一樣,想想一個美國阿伯會說出『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種話嗎。」我又大笑了(但我不知道他講的是哪個譯本)。

目前為止,我沒有時間比較每個譯本,我手邊有四種版本,但我想把這本書的最後一段列出來。坦白講,湖濱散記真的不好翻譯,難度很高(以下不按好壞順序排列)。

I do not say that John or Jonathan will realize all this; but such is the character of that morrow which mere lapse of time can never make to dawn. The light which puts out our eyes is darkness to us. Only that day dawns to which we are awake. There is more day to dawn. The sun is but a morning star.

我並不認為那個約翰或約拿丹這樣的普通人都能懂得這些。雖然時光流逝,但黎明卻始終不會到來,這就是明天的特性。讓人目眩的光芒,猶如黑夜。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空才會破曉。破曉的,不僅是黎明,。太陽只是一顆晨星而已。

我並不認為約翰或約拿丹能夠懂得這些(譯注:19世紀,約翰為英國人的通稱,約拿丹是美國人的通稱)。但這話正是那黎明的曙光之特質。在我們眼界之外的光,對我們來說就是黑暗。只有那我們向其覺醒的日子對我們來說才是黎明。還有更多的日子要黎明。太陽不過只是一顆曉星。

當然,我不敢奢望世人能夠理解我的苦心,因為黎明之前必然要先度過漫漫長夜,然而天體運轉有其倫常,曙光終將劃破漆黑大地,重返人間。而當「金雞」蹄報的那一剎那,也將點亮我們被矇蔽的雙眼,指引出一條光明之路。日出日落,規律有常。這才是大自然的「生活公約」。

我不敢說每個約翰或約拿丹都懂得這道理(譯注:約翰、約拿丹暗指那些昧於大自然之美,那些只知金錢利益,那些像約翰‧費爾德的人)。可是那個不僅靠時間的流逝而破曉的明天,正巧具有此一特性。擾亂我們眼睛的光線對我們說仍是黑暗。只有對那些清醒的人,這個明天才會破曉。更為清醒破曉的日子就要來臨。我們太陽,不過是一顆曉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